乙硫氮在选矿中捕收效果不佳,是用量不当还是矿石性质影响?
乙硫氮在选矿中捕收效果不佳,可能是用量不当,也可能受到矿石性质影响,此外还有其他因素也会导致该问题,以下为你详细分析:
用量不当
1.用量不足
原因:乙硫氮作为捕收剂,需要与矿石中的目标矿物充分作用,才能实现有效的捕收。若用量不足,乙硫氮无法在目标矿物表面形成足够的吸附膜,导致矿物与气泡的附着能力弱,从而降低捕收效果。例如,在处理含铜硫化矿时,若乙硫氮添加量过少,就不能充分覆盖铜矿物表面,使其疏水性不足,难以被捕收。
表现:浮选泡沫层变薄,泡沫中目标矿物含量少,精矿品位和回收率均较低。通过化学分析可发现,尾矿中目标矿物含量相对较高,说明未被有效捕收。
2.用量过多
原因:过量添加乙硫氮,可能会使目标矿物表面吸附的捕收剂过多,导致矿物表面过度疏水。这不仅会造成药剂浪费,还可能使矿物表面的吸附膜稳定性变差,在浮选过程中,矿物与气泡的结合反而不牢固。此外,过量的乙硫氮可能会对脉石矿物产生一定的捕收作用,影响精矿质量。
表现:浮选泡沫过于黏稠,出现“跑槽”现象,泡沫发脆易破裂。精矿品位可能不高,因为脉石矿物也被部分捕收进来,同时尾矿中仍有较多目标矿物残留,回收率不理想。
矿石性质影响
1.矿物组成复杂
原因:当矿石中含有多种矿物,且目标矿物与其他矿物共生关系复杂时,乙硫氮的捕收效果可能受到影响。例如,一些硫化矿中常伴生有多种金属硫化物,它们的晶体结构和表面性质相似,乙硫氮可能难以选择性地捕收目标矿物,导致捕收效果不佳。
表现:浮选过程中,多种矿物同时被捕收,精矿品位难以提高。通过显微镜观察或矿物分析技术,可发现精矿中含有大量非目标矿物。
2.氧化程度高
原因:矿石长期暴露在空气中,部分硫化矿物会发生氧化。氧化后的矿物表面性质发生改变,乙硫氮在其表面的吸附能力下降。例如,黄铁矿氧化后,表面生成铁的氢氧化物薄膜,阻碍乙硫氮与黄铁矿的有效结合。
表现:氧化程度高的矿石浮选时,泡沫层不结实,目标矿物回收率低。对氧化矿石进行预处理,如采用还原焙烧等方法,可改善乙硫氮的捕收效果,这间接证明氧化对捕收效果的影响。
3.粒度分布不合理
原因:矿石粒度大小对浮选效果有重要影响。如果矿石粒度过粗,乙硫氮难以在矿物表面充分吸附,且粗粒矿物与气泡的碰撞概率低,不利于捕收;粒度过细,矿物表面能增大,易发生团聚,同样影响乙硫氮的作用效果。
表现:粗粒矿石浮选时,可观察到粗颗粒在浮选槽底部沉积,难以进入泡沫层;细粒矿石浮选时,泡沫发黏,细粒矿物不易与气泡附着,导致尾矿中细粒级目标矿物含量高。
其他因素
1.浮选设备性能
原因:浮选机的搅拌强度、充气量等参数对乙硫氮的捕收效果有影响。搅拌强度不足,乙硫氮与矿石不能充分混合,影响药剂在矿物表面的吸附;充气量不合适,会影响气泡的大小和数量,进而影响矿物与气泡的附着。
表现:搅拌强度不足时,可看到矿浆混合不均匀,药剂分布不均;充气量不足,泡沫层薄且气泡少,浮选效果差;充气量过大,气泡易破裂,同样不利于矿物捕收。
2.矿浆环境因素
原因:矿浆的pH值、温度等对乙硫氮的捕收效果有重要影响。不同的矿物在不同的pH值条件下,表面电性不同,会影响乙硫氮的吸附。温度过低,乙硫氮在矿物表面的吸附速度慢;温度过高,可能导致乙硫氮分解或挥发。
表现:通过调节矿浆pH值,若发现乙硫氮的捕收效果明显变化,说明pH值对其有影响。例如,在碱性条件下,某些硫化矿对乙硫氮的吸附增强,捕收效果变好。矿浆温度过低时,浮选速度慢,回收率低;温度过高时,浮选泡沫不稳定,药剂损耗大。